阅读内容

合成氨分子筛装置的运行及改造

[日期:2013-10-15] 来源:《氮肥信息》  作者:李舫 [字体: ]

兖矿鲁南化肥厂双结构动力调整项目24t/a合成氨系统中的分子筛装置以合成气为原料,采用上海华西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的变温吸附流程除H2OCO技术,达到指标值CO2<1×10-6 CO<4×10-6H2O0.5×10-6、分子筛系统压差≤0.15 MPa,再生气直接返回净化系统甲烷化装置。

该装置共有2台吸附塔组成,其中1台始终处于吸附状态,另1台处于再生阶段。吸附塔的吸附与再生工艺切换过程均是通过12 台程控阀门来实现的。该装置所用吸附剂为:装填于干燥塔下部的HXSI-01吸附剂,用于脱除H2OHX5A-98H吸附剂,用于脱除H2OCOCO2;装填于干燥塔上部的13X分子筛,用于脱除H2O。分子筛装置在实际生产中遇到了以下问题。

1.分子筛吸附末期,吸附饱和造成炉温在分子筛切换时波动较大,原因为:入塔气水主要是通过分子筛系统脱除,而分子筛脱除水主要通过加热再生,当再生气加热器的操作不当,两吸附塔再生时加热温度均较低,达不到指标,再生后的分子筛中仍吸附有大量的水分,分子筛重新进行吸附操作时对COCO2H2O等的吸附能力变弱,造成吸附物穿透。

2.微量CO+CO2影响造成炉温波动大。微量CO+CO2主要来自前系统净化甲烷化工序,催化剂活性不好、CO变换及CO2脱除不好、出工段微量在线分析仪器坏、甲烷化换热器内漏等原因均能导致微量严重超标。

针对以上状况,采取了如下整改措施。

1.加热不彻底的主要原因是再生后的冷凝液管道振动较大,因此将冷凝液阀门限量。对加热器出口冷凝液管道进行改造,不再并入冷凝液管网,而是重新配管至废锅,这样既可提高加热器温度,又可节约一部分锅炉水,降低系统消耗。

2.根据系统出口指标情况对分子筛时间进行调整。由于分子筛吸附剂再生使用的气体为合成气压缩机二段入口工艺气体。装置原运行周期为24 h,由于切换频繁将造成压缩机运行不稳定,影响系统消耗。前期将分子筛运行时间进行了延长,造成吸附物的穿透从而吸附能力下降,需要重新调整缩短吸附时间,保证能充分利用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保证产品纯度。

3.针对前系统甲烷化微量严重超标,采取优化变换及脱碳工艺指标、更换甲烷化催化剂、检修出工段微量在线分析仪及甲烷化换热器等措施。

4.吸附塔吸附之前有一分液罐可分离部分气体中水分,如果不及时排液,易造成液位高,进入吸附塔水分增多,加重吸附塔负担。需加强分离器排液,保证液位低限操作。

5.氨冷器操作温度过低造成换热器工艺气侧结霜严重,系统阻力增大、温度过高、带水较多,增加吸附塔负担,严格控制氨冷器操作温度在5~10 ℃。

6.由于改造后加热器的蒸汽冷凝液送入废锅,而废锅蒸汽压力为3.2 MPa,所以当系统蒸汽压力低于3.3 MPa时,适当降低废锅压力,保证冷凝液和废锅间的压差,以保证加热效果。

经过几次改造,分子筛系统运行稳定,加热器及氨冷器的操作对系统深层次节能降耗起了重要作用。

阅读:
录入:zdf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