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能源研究所16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提出,中国存在走低碳发展道路的可能性,但取决于能源技术研发状况及融资保证问题,应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动RE&EE(可再生能源与能源效率)投融资体系发展。
当前碳减排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表示,为了应对全球气候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走低碳发展之路。
碳排放与能源消费密切相关。《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预测,在节能情景下,中国2050年能源消费量将达到66.9亿tce。该情景是指:中国实现既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且考虑当前节能减排的对策,但是不考虑碳捕获和储存技术、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等。此外还有碳排放目标值更低的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
报告认为,中国存在走低碳发展道路的可能性。为实现在能源消费增长的情况下减少碳排放,中国需要在四个方面加大努力,分别是形成合理消费模式、优化供应结构、加快技术研发和创新、建设低碳高效的能源工业。
报告还指出,中国存在走低碳发展取决于未来新一代能源技术研发状况及融资保证问题。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白泉表示,低碳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融资保证问题如果得不到较好解决可能会阻碍低碳发展。
原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如柏表示,应通过资本市场、节能信贷、风险投资等途径解决节能减排资金的来源问题。
一同发布的《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也提出了融资问题的解决办法。报告指出,应加快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促进RE&EE投融资发展的体制和环境,这包括国家出台支持性和鼓励性政策、拓展能源项目的投融资渠道等,如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建立专项基金、争取国际资金的支持、鼓励民间金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