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壳牌煤气化技术“有恙” 石化协会建议限制引进

[日期:2009-07-20] 来源:  作者: [字体: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715在官方网站披露,该协会已向政府部门建议,应加强宏观调控,限制盲目引进煤气化技术装置。对已经引进的装置,应加快零部件国产化工作;加强技术交流和知识产权保护。这是针对自2001年以来国内企业先后引进的23台壳牌煤气化装置目前仅有一半试车或开车运行,且运行状况未达预期这一状况而提出的。

煤气化技术是煤炭洁净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发展煤化工的龙头技术。据协会称,目前,国内引进的壳牌煤气化装置中,已有湖北双环、中国石化、柳州化工等11家企业的12台煤气化装置试车或开车运行,但均出现了运行不稳定等诸多问题。而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天津碱厂、大唐国际等4家企业也准备于今年8-10月份开车;鹤壁煤电责任有限公司、大同煤矿集团等4家企业正在进行工程设计,预计2011年开车。

有关人士指出,由于壳牌公司不是工程公司,缺乏工程设计经验,操作经验少,造成国内企业试车、磨合必须依靠自己摸索。同时,装置部分还存在零部件易损坏、开车代价昂贵等问题。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认为,该技术在国内化工行业要达到长周期运行,还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吸收、改进过程。从满足国内需求和发展煤气化技术角度,引进壳牌煤气化技术是可以的,但不宜一哄而上。

对此,协会建议,政府应当加强宏观调控,限制企业盲目重复引进在工程应用上还不成熟的壳牌煤气化技术,相反应鼓励国内企业和科研单位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

阅读:
录入:zdf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