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5月,磷肥行业继续亏损,氮肥行业减产、停产、亏损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近年来牛气冲天的钾肥市场也出现疲软——国内钾肥价格自4月以来持续大幅回落。
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人们不约而同地把希望寄托在已经开始实施的磷肥淡季出口关税政策和将于
今年以来,化肥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加剧。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我国共生产磷复肥460.5万t(折五氧化二磷,下同),同比增长9.6%;同期销售磷复肥315.1万t,同比减少4.2%。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我国氮肥产量为1318.9万t(折纯,下同),同比增长5.5%。关于氮肥的消费量,目前还无权威统计数据。但记者从接受采访的众多企业和经销商处得到的数据显示,1—4月,全国氮肥消费量约为800万t,同比减少约20%。
另据记者了解,1—5月,我国钾肥产量约为94万t(折纯氧化钾,下同),同比增长24.7%。加上进口和去年结余部分,目前国内钾肥库存量约为370万t,同比增长近20%。
就在国内化肥资源量大幅增加的同时,受去冬今春持续干旱天气和农副产品价格下行、农民工就业难和收入减少等综合因素制约,国内化肥需求量明显减少,其中,仅春耕期间的钾肥实际用量就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0%。虽然目前尚无1—5月全国氮肥消费量和社会总库存的统计数据,但据记者调查,目前绝大多数化肥企业库存比往年同期增加了20%以上。在十几家尿素产能50万t/a以上的大型氮肥企业中,8家企业透露其尿素库存在5万t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5万t。
一边是国内化肥资源量持续大幅增加,一边却是下游需求持续萎缩。这最终导致国内化肥供大于求,化肥价格持续下行。目前,国内尿素出厂价普遍只有1630~1680元/t,个别企业甚至压低至1550元/t出货。东北、西北两地尿素价格虽然略高,但也只有1730~1780元/t,比3月中旬下跌10%左右。55%粉状磷酸一铵出厂价仅为1600~1700元/t,64%磷酸二铵出厂价为2150~2250元/t,比去年同期均重挫50%以上。近期,国内氯化钾价格有的已跌破3000元/t,较3月最高时下跌30%。受单质化肥价格走低拖累,今年以来,复合肥价格始终未有上佳表现,目前,45%氯基复合肥出厂价仅为1850元/t左右,45%硫基复合肥出厂价也只有2000元/t,均较去年同期下跌了40%左右。
“目前国际尿素价格只有240美元/t左右,相当于人民币1640元/t,算上报关、检验、运输等费用,以及10%的出口关税,企业实际收款价不足1500元/t,比国内售价还要低200元/t。因此,即便从
河北正元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献状亦表示,虽然与山西阳煤集团合作后,正元公司可以获得供应充足、价格相对优惠的原料煤,但目前无烟块煤到厂价也在1000元/t以上,企业尿素完全成本超过1700元/t。按目前国内1650元/t左右的价格,企业每销售1 t尿素尚亏损50元以上。“在国际价格低于国内价格的情况下,正元公司肯定不会出口,相信也没有几家煤头尿素企业愿意赔钱出口。”魏献状说。
“以目前的国内外化肥价格,届时我们肯定不会出口尿素。”国内最大的气头化肥生产企业之一——辽宁华锦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副总经理张海健表明了气头化肥企业的看法。他说,虽然气头企业比煤头企业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但由于需求疲软、价格下跌,今年以来,大多数气头化肥企业的利润已显著下降,有的甚至出现亏损。如果后期国内外化肥价格继续倒挂,气头化肥企业是绝对不会大量出口化肥的。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秘书长刘淑兰告诉记者,虽然现在还无法准确判断7月的国际化肥市场变化,但从全球性需求不足和粮食价格走势分析,后期国际化肥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很小,甚至不排除国际买家借中国调低淡季化肥出口关税、企业出口意愿强烈之机,刻意打压化肥价格的可能。这可能会使国际化肥价格持续低位徘徊或再度走低,遏制国内化肥出口。
“事实上,国内磷肥出口价格已经开始遭遇国际买家的刻意打压了。”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理事长武希彦告诉记者,由于目前北美和中国春季磷复肥需求小旺季刚过,国内磷肥企业库存偏高,印度、越南等国际买家得知中国调低磷肥出口关税和企业出口意愿强烈这一实际情况后,自5月下旬以来一直压低进口磷肥报价,目前给予中国64%磷酸二铵的出口离岸报价不足330美元/t,扣除10%出口关税和相关检验、报关费用后,磷酸二铵的出口价比国内出厂价还低300多元/t。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磷肥企业出口越多就会亏损越多,根本不可能通过出口拉抬国内磷复肥价格,更不可能借出口改变企业困局。
面对国内产能供大于求,价格下行且销售困难,出口价格又遭遇国际买家刻意打压的不利局面,有关专家和化肥企业负责人从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纷纷建言献策。业内人士指出,即使执行淡季税率,化肥企业也不应对国际市场抱太大的企盼。改变中国化肥行业目前的困境,还得靠调整产业布局、产品结构以及淘汰落后产能,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搞联储销售等积极措施来解决。
刘淑兰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氮肥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新建成的化肥装置应暂缓投产,以减轻市场资源压力;
二是加强行业自律和企业间的沟通与联合,尤其要加强生产企业与大型农资经销商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开展联合经营;
三是改进和完善化肥淡季储备制度,增加生产企业淡储量,同时,安排一定量的国家储备。
湖北宜化集团市场管理部部长熊霖霏表示,要破解企业困局,还可以借助期货市场和企业联盟。一是可以在总结山东尿素期货市场运行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择机在武汉、郑州等中心城市开设更多的化肥期货交易市场,完善交易与管理制度,创造更多的化肥期货衍生品,帮助企业套现保值,规避风险,走出困境。二是建立化肥企业联盟,形成经常性的磋商机制。在遭遇外商刻意打压中国出口化肥价格时,由企业联盟协调化肥出口谈判事宜,增强中国企业在谈判中的话语权,维护国内化肥企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