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化学工业既是能源、原材料产业,又是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其节能减排客观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石油和化学工业能源消耗量大,每年消耗的能源约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15%;能源费用成本普遍较高,一般产品能源费用为20%~30%,高耗能产品能源费用高达60%~70%。其次,由于国际油价高企,导致企业成本上升,直接影响企业在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方面的资金投入。再次,石油和化学工业投资增长过快,产能快速提升,也给节能减排带来了巨大压力。
值得肯定的是,石油和化工行业在节能减排上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据报道,近年来,全行业绝大部分重点耗能产品能源消耗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幅度更大。在几大重点耗能产品中,原油加工每吨产品消耗标煤2007年同比下降2.3%,2008年同比下降1.9%;乙烯吨产品消耗标煤2007年同比下降1.1%,2008年同比下降2.2%;合成氨吨产品消耗标煤两年中分别下降了4.1%和2.4%;烧碱分别下降了2.8%和4%;纯碱分别下降了1%和5%。
行业要达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仍然需要攻坚克难。从行业整体来看,至少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解决认识问题。思想上的被动甚至被迫是影响行业整体节能减排成效的最大问题。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对产业的深度危害形势下,企业在渡眼前难关与长远发展战略上,往往选择前者。克服短视,着眼长远,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谋求企业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充分重视技术创新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要舍得投入,尤其是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上的投入。没有投入,就不可能有突破性的成效。
再次,行业要善于在全国节能减排大格局中发现机会,增加企业自身节能减排的投入,使得两者形成良性循环。比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启动的打造建筑节能示范城市工程,就给聚氨酯等企业带来了很大商机。2005年以来,建设部先后开展了与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和德国合作的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大连、唐山等全国多个城市入选,重点在于供热系统效率的改造。今年特别是4月份以来,因国内其它城市建筑节能市场很快启动,聚合MDI、组合聚醚的需求也很快得到提升。
总之,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中真正寻找到发展的内在动力,并尽早迈上这一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