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南农院士新发现,找到施肥关键“闸门”

[日期:2024-06-19] 来源:氮肥与甲醇技术网  作者: [字体: ]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氮肥的大幅投入促进了粮食单产的提升。但科学家们发现,过量施用氮肥反而会降低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6月13日,南京农业大学万建民院士团队首次在分子遗传学层面阐明了过量氮肥导致水稻无效分蘖形成的机理,从水稻自然群体中发掘了氮高效优异单倍型转录因子OsGATA8-H,同时结合基因编辑和回交育种技术创制了优异氮高效育种材料,相关成果发表于遗传学权威期刊《自然—遗传学》上。

单位面积有效分蘖数是决定水稻单产的关键因素之一。过量施用氮肥导致无效分蘖过量生长,抑制水稻有效分蘖的形成,从而降低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

该研究阐明了氮调控有效分蘖形成的重要科学问题。“此次发现的转录因子类似调控铵离子转运的一道‘闸门’。”据成果共同通讯作者、团队王春明教授介绍,团队发现,这道“闸门”可以“双向调控”氮素利用效率。在低氮条件下,通过“闸门”的调控促进水稻铵吸收;在高氮条件下,这道“闸门”又能促进更多分蘖发育成有效分蘖,减少无效分蘖的形成。

在此基础上,团队又通过基因组编辑和基因聚合技术,将优异单倍型基因导入现代栽培品种中,为水稻氮高效育种、减少化肥使用,推进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向。

这一课题研究前后历经了十余年时间。据了解,团队自2013年起,从1万份育种材料中精心筛选,挑选出了1000份性状优异的亲本,又进一步筛选出175份材料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经过初定位、精细定位和基因克隆等过程,最终找到了这道关键的“闸门”,并连续3年田间试验,通过基因敲除和过表达完成了从基因到表型的双向验证。

德国莱布尼茨植物遗传和作物研究所所长Nicolaus von Wiren博士评价:“研究人员鉴定了氮高效关键转录因子并探索了等位基因多样性,是一项系统深入的原创性成果。在现代水稻品种中发现了优异单倍型GATA8-H,将对水稻氮高效遗传育种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阅读:
录入:zdf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