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传统磷酸生产工艺将发生巨大变革

[日期:2009-02-26] 来源:  作者: [字体: ]

       220,在北京召开的“贵州省毕节实验区高炉磷酸工艺项目汇报会”上记者获悉:我国自主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立方米高炉磷酸中试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50立方米工业化实验项目的各项筹备工作已全面展开。这标志着我国传统的“湿法”磷酸生产工艺将发生质的飞跃。

       据介绍,“5m3 高炉磷酸”中试试验装备于去年12月经过连续28天正常运行,直接使用含P2O517.05%MgO9.6%的织金高镁低品位磷矿制得了可生产合格磷铵、磷酸氢钙等重要农用产品的磷酸;掺烧白煤代焦20%的运行试验,情况正常,还有上调的空间;实现了污水循环利用;直接利用中、低品位磷矿时发生爆炸、运行阻塞和温度控制等技术难题得到有效的克服,证实以煤、磷资源结构为基础的热法高炉磷酸创新工艺是可行的。

在汇报会上,专利发明人、贵州省科学院高级工程师马叔骥作介绍说,高炉磷酸法生产工艺主要是用磷矿与煤在高炉中通过一定的工艺条件燃烧反应直接生成磷酸。具有许多优于传统湿法磷酸生产工艺技术的特点,2002年,该工艺技术就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马叔骥说,与传统的“湿法“工艺相比,新工艺的主要技术特点和创新点是:具备了克服现行“热法”和“湿法”磷酸工艺的各种弊端和吸取了过去曾进行过的有关科研项目的有益经验和失败教训,形成一个在化肥行业领域符合科学发展观新方针要求和应用循环经济理念,实现煤、磷资源更合理配置,利用效果更好的创新科技体系。

可以改变现国内外占统治地位的“湿法”磷酸工艺建立在优质硫、磷资源结构上,很不适合我国缺油少气的现状,从而为实现符合我国国情,以煤、磷资源结构来生产磷酸进一步加工为高效复肥支持我国农业的大量需求。

解决国内外磷化行业一直不能直接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的重大难题,为我国90%以上的巨大中、低品位磷矿资源开辟直接利用的新途经,其效果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有关报告表明,按现行工艺要求和消费量计算我国现行磷矿资源的保障年限仅有10年,通过我们创新科技的努力,可提高到150(仅云、贵两省的磷资源就可保障100年以上)

应用该工艺技术可以实现同一煤、磷资源情况下,在同一企业内进行高效复肥的生产。显然,这种模式不论在高效利用资源还是在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方面都优于现行的外购液氨来配套生产高效复肥的模式。

       “高炉磷酸”与火电企业结合,进行创新科技循环经济的组合运行,可以解决火电企业一直难以解决的固体废渣与废气中SO2CO2的污染源由现行的治理模式向开发型模式的有利转化,实现火电行业循环经济3R准则的核心价值--资源的最大利用化,使火电行业的污染源为“新资源”,让“污染物”变“新财富”的最佳开发模式的转化。

    据介绍,15m3高炉磷酸中试项目预计今年8月—9月完成鉴定评审。2期将建设50m3高炉工业规模煤、磷资源循环经济系列创新科技示范工程,实现“高”法磷酸工业化中型企业(800010000t/a磷酸)规模的新工艺体系,作为可推广应用的示范工程;同时研发、生产相应的磷化产品,在完成科研任务后,能自负盈亏,自主运营。这不仅为煤、磷资源循环经济的系列创新科技项目的开展打下所需稳定科技人员队伍的坚实基础,也可减少后期部份科研经费的投入。
阅读:
录入:zdf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