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
在汇报会上,专利发明人、贵州省科学院高级工程师马叔骥作介绍说,高炉磷酸法生产工艺主要是用磷矿与煤在高炉中通过一定的工艺条件燃烧反应直接生成磷酸。具有许多优于传统湿法磷酸生产工艺技术的特点,2002年,该工艺技术就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马叔骥说,与传统的“湿法“工艺相比,新工艺的主要技术特点和创新点是:具备了克服现行“热法”和“湿法”磷酸工艺的各种弊端和吸取了过去曾进行过的有关科研项目的有益经验和失败教训,形成一个在化肥行业领域符合科学发展观新方针要求和应用循环经济理念,实现煤、磷资源更合理配置,利用效果更好的创新科技体系。
可以改变现国内外占统治地位的“湿法”磷酸工艺建立在优质硫、磷资源结构上,很不适合我国缺油少气的现状,从而为实现符合我国国情,以煤、磷资源结构来生产磷酸进一步加工为高效复肥支持我国农业的大量需求。
解决国内外磷化行业一直不能直接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的重大难题,为我国90%以上的巨大中、低品位磷矿资源开辟直接利用的新途经,其效果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有关报告表明,按现行工艺要求和消费量计算我国现行磷矿资源的保障年限仅有10年,通过我们创新科技的努力,可提高到150年(仅云、贵两省的磷资源就可保障100年以上)。
应用该工艺技术可以实现同一煤、磷资源情况下,在同一企业内进行高效复肥的生产。显然,这种模式不论在高效利用资源还是在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方面都优于现行的外购液氨来配套生产高效复肥的模式。
“高炉磷酸”与火电企业结合,进行创新科技循环经济的组合运行,可以解决火电企业一直难以解决的固体废渣与废气中SO2、CO2的污染源由现行的治理模式向开发型模式的有利转化,实现火电行业循环经济3R准则的核心价值--资源的最大利用化,使火电行业的污染源为“新资源”,让“污染物”变“新财富”的最佳开发模式的转化。
据介绍,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