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中国2008年化肥进口形势分析

[日期:2009-02-10] 来源:  作者: [字体: ]

海关总署网站25消息,据海关统计,中国2008年进口化肥618.5万吨,比2007年(下同)下降47%;价值34.7亿美元,增长19.8%;进口平均价格为561.8美元/吨,上涨1.3倍。其进口主要特点为:

一、上半年进口价格持续上扬,下半年高位保持基本稳定。20081季度,中国化肥单月进口平均价格均低于350美元/吨,在4月中旬中国与全球最大钾肥供应商BPC达成2008年钾肥进口协议价格后,进口价格逐月上扬,6月份创下745.3美元/吨的历史峰值。下半年化肥进口平均价格在高位保持小幅波动态势,基本维持在600-750美元/吨之间。

二、以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进口双双下降。2008年,中国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化肥411.8万吨,下降49.7%,占当年中国化肥进口总量的66.6%;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口167.1万吨,下降40.4%,占当年中国化肥进口总量的27%

三、俄罗斯、加拿大和白俄罗斯为主要进口来源地。2008年,中国自俄罗斯、加拿大和白俄罗斯分别进口化肥276.7万吨、132.7万吨和75.5万吨,分别下降41.2%47.6%55.9%,以上3国合计占当年中国化肥进口总量的78.4%

四、氯化钾进口占据8成以上。2008年,中国进口氯化钾514.1万吨,下降45.4%,占当年中国化肥进口总量的83.1%

2008年中国化肥进口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为:

一是进口价格大幅上涨,国内需求受到抑制。中国2008年在与全球最大钾肥供应商BPC谈判中,氯化钾离岸价格在2007年合同价格基础上每吨再上涨400 美元的协议。特别是近期在尿素、磷肥等化肥价格大幅走低的情况下,钾肥价格依然稳定在高位运行。过高的价格抑制了农民购买钾肥的意愿,国内销售基本陷入停滞状态,而下游的硫酸钾和硝酸钾生产企业,在成本高企和需求下降的双重压力下,被迫减产或停产,其中硫酸钾行业的开工率仅为

20%左右。

二是化肥价格监管力度加大,企业进口热情降低。20084月,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强氯化钾及复混肥价格监管的通知》,在加强对氯化钾、复混肥出厂价格监管的同时,还加强了流通环节的价格管理;对直接进口的氯化钾港口交货价格仍由国家发改委制定,企业按核定基准价格执行,不再上浮。2008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保障化肥生产供应6项措施,将除钾肥以外的一般贸易进口化肥港口交货价格由现行的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继续对市场集中度较高的进口钾肥实行适度价格监管。国家对钾肥价格的监管力度加大,压缩了企业牟利空间,企业进口热情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中国钾肥施用量逐步提高,目前已占全球钾肥施用量的20%左右,但由于中国钾肥资源稀缺,钾肥进口依存度在70%以上,国际钾肥价格变动直接影响国内下游行业的生产经营。中国进口容易受到主要出口国的限制措施的影响。
阅读:
录入:zdf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