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化肥企业了解到,近几年,无论是上游的煤炭还是下游的农产品,都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定价,惟独中间环节的化肥价格没有放开。以致市场低迷时,损失全部由化肥企业自己承担;市场火爆时,企业由于受限价制约无法获取较大利润。甚至在原料煤、电力价格持续上涨,其他辅助材料、人工费用等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肥企也不能同步提高产品价格。这种状况既不利于企业的资本积累、做大做强,也不利于行业内部的公平竞争(因为小企业与大企业一样可以享受优惠电价、气价、铁路运价和优惠税收政策,却不受化肥限价约束)。化肥价格一旦放开,现存的这些弊端就可应刃而解。因此,化肥价格市场化的呼声日渐高涨。
“但这一利好消息无法改变目前化肥市场疲软的局面。”薛三省说。
第一,除钾肥外,我国氮肥、磷肥和复合肥产能已严重过剩,目前氮肥过剩350余万t/a,磷肥过剩250余万t/a(纯P5O2)。以前这些过剩产能主要靠出口消化,而现在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对化肥需求明显减少,国内化肥出口十分困难。
第二,国际石油价格暴跌引发天然气价格下跌,使国际上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肥企业成本骤降,化肥价格深幅下挫。目前,我国进口化肥的配额关税仅1%,一旦后期国内化肥价格上涨,国际低价化肥将会大量涌入,不仅会抑制国内化肥价格上涨,甚至还可能打压化肥价格进一步下行。
第三,即便后期国际化肥价格扬升,但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国家又会出台临时性关税政策,控制化肥出口,使国内化肥价格同样难以上扬。因此,在严重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明年化肥企业面临的困难和考验会更大,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业界认为,决定化肥价格的关键因素是供求关系,虽然放开化肥价格有利于化肥行业优胜劣汰和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但短期内无法扭转国内化肥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同时,企业还有另外的担心:“优惠政策一直是国家对化肥限价的理由,而今化肥价格放开了,优惠政策还能执行多久?如果化肥市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低迷后回暖,国家又立即取消了这些优惠政策,化肥企业将面临怎样的境地?” 河北沧州大化集团销售处副处长常万凯不无忧虑地说。
云南云维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城化股份公司等企业有关负责人都提到,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化肥消费市场,在全球经济衰退、国际化肥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的情况下,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化肥今后极可能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使国内化肥企业处境更加艰难。看来,国内化肥企业只有苦练内功,增强自己实力,才能使政策利好变为化肥企业真正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