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化肥定价体制改革进度加快

[日期:2008-12-25] 来源:  作者: [字体: ]

为稳定我国原材料市场,1216,工信部出台七项措施,包括:

一是调整关税政策;

二是加大重要原材料产品的收储力度;

三是对有色金属行业采取特殊措施;

四是加快推进油气和化肥产品定价机制改革;

五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六是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七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这七项措施出台的背景是近几个月国内包括化工产品在内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跌。其中,关税的调整政策已于11月出台,收储力度的加强也基本明朗,如粮食收购价格的提高、08/09年度化肥淡储量的大幅增加(从过去两年的800万吨提高到1100万吨,70%以上为尿素)。而“加快推进油气和化肥产品定价机制改革”则说明化肥可能成为即成品油之后第二个重要价格体制改革。

我们判断定价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完善配套措施、增加化肥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可能的改革点包括:

放松现行化肥限价政策。由于化肥行业参与主体众多、市场面广泛,限价政策趋于无效,而且增加了交易成本,物价等政府部门监管效力无从发挥。放宽限价有利于完善市场机制,当然也不排除政府在特殊时期(如价格暴涨)的临时价格干预。

关税等贸易政策短期不会放弃。关税、配额等进出口政策对化肥行业影响巨大,这是中国庞大的化肥产能、需求量和贸易量决定的。中国的化肥贸易政策甚至是影响世界化肥市场的重要因素。08年化肥关税政策的频繁、大幅调整也表明政府越来越主动地运用贸易政策来稳定行业发展。

化肥生产资料优惠存在变数。化肥企业享受的运输、电价和天然气等优惠措施存在变化的可能。由于化肥市场的激烈竞争,大部分成本变化会通过价格传导而消化,但天然气的价格调整则可能无法通过下游市场补偿,中国氮肥价格由煤头来决定的现状决定了气头企业将承担气价上涨成本。

农资直补政策亟需建立。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完善包括农资直补在内的补贴制度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化肥行业市场化改革可能需要新的农资补贴制度加以辅助。可以参考的思路是,参照化肥市场价格、粮食种植成本等因素调节农资直补。这种办法的实施难度在于:不同政府部门角色定位、参照标准的选取以及被利用的可能性(钾肥特殊的贸易格局下,生产商、贸易商可能通过合谋推高价格,而政府买单)

    化肥的市场化定价体制改革并不会改变行业趋势。限价取消并不会影响化肥市场价格,进出口政策将继续维持,气价变化不会影响国内市场价格,农资直补只不过把成本因素转化为价格上涨。
阅读:
录入:zdf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