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汶川灾后重建布局规划发布

[日期:2008-11-06] 来源:  作者: [字体: ]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4日发布实施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专项规划》,我国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有效恢复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农业、工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生产,优化提升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实现三次产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工业发展达到或高于灾前水平。 

       上述规划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与四川省、甘肃省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依据国务院颁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共同组织编制的。 

       专项规划提出灾后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就业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远近结合,合理安排原地恢复、原地重建与异地新建,着力优化生产力布局,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实现灾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专项规划明确提出了适宜重建区、适度重建区和生态重建区的生产力布局定位和重建目标,即结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和灾前产业发展基础,区分规划区的不同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力布局,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发展旅游业则发展旅游业。 

       专项规划包括灾前产业概况及受损情况,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建目标,生产力布局定位和方向,产业结构调整重点,资金需求与筹措,政策措施,规划实施和重建项目附表等8个部分。 
阅读:
录入:zdf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