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氮肥企业紧急呼吁政策“松绑”

[日期:2008-11-05] 来源:  作者: [字体: ]

两个月前,市场上的尿素价格还在2500/吨左右,而目前已跌至1700/吨,经销商不愿接货,许多企业面临产销倒挂的困境,不得不停产减产。据记者了解,目前江苏的30多家氮肥企业中已有近10家停产。而据权威人士估计,除了气头尿素企业情况稍好外,国内煤头尿素企业停产的已达1/3。因此,吁请国家适度调整关于氮肥出口、限价、淡储等方面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

“虽然我们现在的装置仍正常生产,但只能保持微利,这与前三个季度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江苏恒盛化肥有限公司分管经营的副总经理黄殿富对记者说。据了解,恒盛化肥是苏北最大的尿素生产企业,30余万t/a尿素。由于具有煤耗低的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多年来一直保持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今年上半年实现利润1.2亿元,上缴税金6300万元,已经超过了去年的整体业绩。但是,近两个月由于产品价格陡降,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由于成本增加、出口受阻、需求减少等不利因素近期没有好转的迹象,估计氮肥企业即将面临库存量加大、资金周转更加困难的局面。除非有政策的强力支持才能够缓解。”黄殿富分析认为。

地处苏南无锡的江苏灵谷化工有限公司的生产经营目前非常困难。据公司副总经理许燕玉介绍,现在公司面临三难:

一是成本压力巨大,现在原料煤到厂价格仍高达1400/吨,尽管采取了利用粉煤自制煤球的措施尽量降低生产费用,但每吨产品1900元的总成本还是与销价存在较大的倒挂,亏损严重。

二是面临巨大的库存压力,现在农民用肥季节已基本结束,而受经济下滑影响,工业需求也大幅下降,再满负荷生产恐怕要出现严重的压库。

三是市场竞争激烈,本地、外地的生产企业竞相压价。“今年后两个月的形势不容乐观,我们已经停了1条生产线。”徐燕玉无奈地说。

       面对困境,不少企业挺不住只好停产。例如,山东恒通化工有限公司已于9月份停止了尿素生产。

       国内市场饱和,而国家于今年年初对出口关税作出的调整,即911231对氮肥及合成氨特别出口关税上调至150%的出口政策丝毫没有松动的迹象。因此,企业希望国家对出口政策能作出适度、适时调整。

       江苏灵谷化工有限公司的徐燕玉说:“国家应当有计划地出口一部分尿素,以减缓国内过剩压力,否则,不计成本地抛售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对企业出口化肥的限制时间过长、过死,将给整个行业造成很大的伤害。”

       而黄殿富建议,秋种已经结束,化肥淡季储备应当立即启动,以保证企业淡季资金的周转使用。鉴于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农资流通企业普遍担心存货风险,因而对淡储积极性不高,持观望态度的人较多。因此,国家应考虑适当增加尿素生产企业的淡储任务,并通过贴息贷款的形式给予企业政策支持,以确保氮肥企业淡季生产不至于大幅萎缩,避免明春因淡储不足而引发肥价的剧烈波动。

       对于企业一向“不服气”的限价政策,企业表示,由于大企业产品出厂价受限价制约,不能在成本上涨或需求旺盛时提高价格获利,到了淡季自然御寒的“冬衣”就不够。而一些不顾政策规定的小企业却抬高了价格,扰乱了市场。目前,国家已作出表示,要在明年定时测算市场化肥价格上涨幅度,及时按相应的幅度给予农户农资综合直补。那么,现在应是调整化肥限价政策的时机了。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建议,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取消尿素最高限价,如果不能取消,应及时合理上调限价,同时建立调价机制;恢复氮肥用煤炭价格的监管,增加化肥用无烟煤的重点合同和运输框架的计划量,通过控制煤炭价格,抑制氮肥产品成本继续大幅上升;完善淡储机制,建议淡储任务向生产企业倾斜,积极发展工商联储,发挥生产企业在淡储中的作用。
阅读:
录入:zdf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