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国内煤气化炉的加工和制造一直由成立于20世纪50、60年代的一些国有机械装备企业承担。如德士古煤气化炉主要由大连金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哈尔滨锅炉厂制造,鲁奇煤气化炉主要由大连金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制造,壳牌煤气化炉外壳则主要由大连金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中石化南京化工机械厂、湖南湘东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哈尔滨锅炉厂制造。国内市场主要由具备制造煤气化炉能力的10多家企业占据。
近几年来,随着一些民营、合资企业装备制造水平的提高,其在生产资质、质量保证体系、生产场地、生产及检测设备等方面也逐步具备了制造新型煤气化炉的能力,成为气化炉加工制造业的新秀。张家港市化工机械有限公司今年在加工制造了2台粉煤气化炉的同时,又投资5亿元开始建设占地220亩的重型化工装备基地;2005年9月才成立的云南大为化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去年加工制造了当时国内最大的4850气化炉用于云维集团50万t/a合成氨项目;今年6月沈阳陆正冷热设备有限公司也完成了开发气化炉的可行性论证。
为抢占中国的煤气化炉市场,国外企业也加速了在中国扩张的步伐。如印度拉森特博洛(L&T)公司前不久就在中国设立了办事机构,进行壳牌煤气化炉壳体和内件以及其他煤气化炉的开发制造。
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表示,多元化格局的形成有利于我国煤气化炉制造业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