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前三季度国内尿素市场分析与展望

[日期:2008-10-20]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08年尿素市场的变化是近些年罕见的,影响价格的变动因素与往年相比也不尽相同。笔者希望通过对尿素市场已经过去的前几个月进行简要分析,希望从中理出尿素供求与价格变化走势,从而探讨影响价格走势的因素。

1月份到210,尿素价格基本保持1900/吨以内的价格区间,春节期间由于需求量锐减,市场呈低迷状态,河北部分区域出厂价格跌破1800/吨;217320价格稳步提升,部分经销商开始备肥,市场主流报价达到19001950/吨。

321410河北、山东区域陆续进入小麦春季追肥季节,市场需求转旺,同时随着出口量迅速增大,供应出现相对紧张态势,价格也从2000/吨攀升到2200/吨。

420起国家对尿素加征100%出口特别关税的政策出台,引发市场观望情绪。4月下旬,受关税出口政策影响,价格出现回调,河北、山东短期内跌回20002050/吨的主流报价,安徽区域价格基本维持2200/吨水平。

58尿素价格开始企稳回升,据粗略统计三省平均价格达到2117/吨。同时,受到市场需求旺盛和流通领域存货较少的影响,价格一路上扬,到619,三省平均价格达到2517/吨,上涨幅度达到400/吨。

626814,由于华北地区夏玉米追肥结束,市场需求减少,价格趋稳并缓慢回落,三省平均价格由2507/吨逐步下滑到2373/吨。

按照关税出口政策规定,911231尿素出口特别关税提高到150%,这标志着出口的大门将被“堵死”,受此影响,三省尿素均价由8212343/吨一路下滑到国庆期间的1910/吨,下跌幅度超过400元。

高额的出口关税政策引发了大家对四季度价格的担忧。大型流通企业争相出货,在价格一路走低的形势下,市场观望气氛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价格的快速下滑。尿素价格经过6个月的高位运行,重新回落到2000/吨以下。

通过对08年前三季度尿素市场的情况与分析,我认为影响尿素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包括:生产量,生产成本,国内需求,运输成本,国际需求与出口政策等几个方面。下面作简要分析:

1、产量:2007年我国生产尿素实物量5434万吨,今年16月产量2874万吨。有数据显示,今年我国尿素的产能将达到6000万吨,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

2、生产成本:我国煤头尿素生产企业占总产能的70%。由于煤炭价格高涨,使我国煤头尿素的生产能本上升约500-600/吨。在高昂的煤炭价格形成的生产成本作用下,国家的1725/吨的“最高限价”基本形同虚设。因此,煤炭价格成为尿素价格变化的基础性数据。

3、需求:2007年国内表观消费量4900万吨,与农业相比国内工业需求总量较小。农业需求季节性强,而尿素消费与复合肥料存在部分可替代性。复合肥料自去年10月以后涨幅基本都超过1000/吨,与复合肥的大幅上涨相比,尿素上涨幅度较小。因此,复合肥用量较往年减少约30%,而尿素需求量有明显增加,这种需求的增长成为56月份尿素价格上涨的重要动力。

4、运输状况与成本:我国尿素产地分布不均衡,其结果导致运输成本的增加。同时,今年的冰冻、地震、洪水、奥运会等重大事件造成了多年不遇的铁路发运紧张,油价的高涨增加了汽车运输成本,所以今年运输状况非常紧张。河北与安徽的距离并不很远,差价200/吨能够维持较长时间与发运紧张关系密切。

5、国际市场行情与出口政策:2007年我国的尿素出口量525万吨,大约有10%左右的产能用于出口,出口量大部分集中在第四季度国内用肥淡季。国际行情高涨,2008年前5个月出口量355万吨,出口量远高于2007年同期,也是形成本年度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2008年尿素出口关税政策的调控力度是空前巨大的,成为影响尿素价格走势的关键性因素。8月份以后尿素价格下滑,与国家再次上调特别出口关税到150%并延长到1231有直接关系。因此,在供需关系相对平衡的状态下,出口量和出口政策是影响国内尿素销售价格的重要因素。

进入第四季度,淡储和出口是尿素企业最重要的两个话题,而其中最大的不确定性是来自出口政策的变化。高额关税限制,加上近期国际市场尿素价格的大幅回落,使尿素出口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依笔者所见,在我国产品出口总量下降严重的背景下,国家可能会考虑松动尿素的出口限制。但是政策的调整力度与时间很难预期。

20072008年度(200710月到20083月)淡储总量为800万吨(尿素占比应在60%以上),同期出口量在500万吨以上,因此07年冬天没有感觉到特别寒冷。据报道20082009年度淡储总量增加到1100万吨,即使增加淡储量,如果没有出口支撑的话,尿素价格只能在成本线附近徘徊,产能过剩问题会明显显现,尿素生产企业也会感觉到冬天的寒冷。

    涨价看需求,需求不减就还有上涨的空间;跌价看成本,没有跌到成本线以下就还有下跌可能。很多淡储量都是厂家与流通企业联储联销的,所以具体淡储价格很难统计,只有根据出厂批发价格判定一二,理论上淡储价格应该接近总体成本价格附近。
阅读:
录入:zdf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