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尿素市场的变化是近些年罕见的,影响价格的变动因素与往年相比也不尽相同。笔者希望通过对尿素市场已经过去的前几个月进行简要分析,希望从中理出尿素供求与价格变化走势,从而探讨影响价格走势的因素。
从1月份到
按照关税出口政策规定,
高额的出口关税政策引发了大家对四季度价格的担忧。大型流通企业争相出货,在价格一路走低的形势下,市场观望气氛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价格的快速下滑。尿素价格经过6个月的高位运行,重新回落到2000元/吨以下。
通过对08年前三季度尿素市场的情况与分析,我认为影响尿素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包括:生产量,生产成本,国内需求,运输成本,国际需求与出口政策等几个方面。下面作简要分析:
1、产量:2007年我国生产尿素实物量5434万吨,今年1—6月产量2874万吨。有数据显示,今年我国尿素的产能将达到6000万吨,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
2、生产成本:我国煤头尿素生产企业占总产能的70%。由于煤炭价格高涨,使我国煤头尿素的生产能本上升约500-600元/吨。在高昂的煤炭价格形成的生产成本作用下,国家的1725元/吨的“最高限价”基本形同虚设。因此,煤炭价格成为尿素价格变化的基础性数据。
3、需求:2007年国内表观消费量4900万吨,与农业相比国内工业需求总量较小。农业需求季节性强,而尿素消费与复合肥料存在部分可替代性。复合肥料自去年10月以后涨幅基本都超过1000元/吨,与复合肥的大幅上涨相比,尿素上涨幅度较小。因此,复合肥用量较往年减少约30%,而尿素需求量有明显增加,这种需求的增长成为5—6月份尿素价格上涨的重要动力。
4、运输状况与成本:我国尿素产地分布不均衡,其结果导致运输成本的增加。同时,今年的冰冻、地震、洪水、奥运会等重大事件造成了多年不遇的铁路发运紧张,油价的高涨增加了汽车运输成本,所以今年运输状况非常紧张。河北与安徽的距离并不很远,差价200元/吨能够维持较长时间与发运紧张关系密切。
5、国际市场行情与出口政策:2007年我国的尿素出口量525万吨,大约有10%左右的产能用于出口,出口量大部分集中在第四季度国内用肥淡季。国际行情高涨,2008年前5个月出口量355万吨,出口量远高于2007年同期,也是形成本年度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2008年尿素出口关税政策的调控力度是空前巨大的,成为影响尿素价格走势的关键性因素。8月份以后尿素价格下滑,与国家再次上调特别出口关税到150%并延长到
进入第四季度,淡储和出口是尿素企业最重要的两个话题,而其中最大的不确定性是来自出口政策的变化。高额关税限制,加上近期国际市场尿素价格的大幅回落,使尿素出口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依笔者所见,在我国产品出口总量下降严重的背景下,国家可能会考虑松动尿素的出口限制。但是政策的调整力度与时间很难预期。
2007-2008年度(2007年10月到2008年3月)淡储总量为800万吨(尿素占比应在60%以上),同期出口量在500万吨以上,因此07年冬天没有感觉到特别寒冷。据报道2008-2009年度淡储总量增加到1100万吨,即使增加淡储量,如果没有出口支撑的话,尿素价格只能在成本线附近徘徊,产能过剩问题会明显显现,尿素生产企业也会感觉到冬天的寒冷。
涨价看需求,需求不减就还有上涨的空间;跌价看成本,没有跌到成本线以下就还有下跌可能。很多淡储量都是厂家与流通企业联储联销的,所以具体淡储价格很难统计,只有根据出厂批发价格判定一二,理论上淡储价格应该接近总体成本价格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