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下旬以来,尿素市场步入了今年以来价格下跌速度最快、幅度最大的时期。从全国整体价格看,目前尿素出厂报价大多为1900~2200元(吨价,下同),实际出厂价在2200元以上的已不多见,低的早已跌破了1900元大关,正在向1800元迈进。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无论是尿素出厂价还是市场批发价,下跌幅度普遍都超过了300元,高的超过了500元。并且在如此大幅下跌后,市场还没有明显的止跌迹象。
目前尿素市场非常疲软,其特征是:9月中旬开始的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冬小麦用肥并没有给市场带来止跌企稳,而是新一轮的下跌;南方地区特别是广东、广西等前期高价位地区价格的大幅补跌;2000元心理关口已轻易被击穿。这些都使原来的市场作多力量几乎丧失殆尽,市场比预想的更为脆弱,预期的价格底部也在不断降低。新关税未出台前许多人预计2200元的出厂价是底,新关税政策出台后,2000元关口已被击穿,现在看来1800元也并不一定是底。虽然此次尿素价格已跌破了有些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总体来看,尿素后市仍不容乐观。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是新关税政策对尿素市场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应该说,尿素市场的这轮大幅下跌,政策因素起了关键作用,其对尿素市场的影响远没有结束。因为此前的影响更主要的表现为心理上的影响,以后的影响将更主要的表现为实质性的影响。10月份后,随着冬小麦用肥的结束,市场已全面进入了全国性的用肥淡季,而尿素厂家的生产还在继续。以前一个重要途径是出口,现在出口这条路也被堵死,所以市场的供需矛盾是非常大的。再者,今年工业用尿素也不容乐观,由于受到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的影响,今年板材行业也开始走下坡路,用于制胶的工业尿素需求量也明显减少。另外,目前复合肥行业的产销情况也不容乐观,对尿素需求量也在下降。制胶和复合肥是属于在淡季时尿素实际消耗量比较大的两大块,如今需求量下降,将导致尿素市场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
二是经销商目前的谨慎观望心态占主流。原来经销商特别是一些中小经销商对今年的尿素淡储抱有很大的信心,因为这几年尿素淡储都比较赚钱,特别是去年收益更大,但看到近段时间尿素价格如此大跌后,经销商对淡储的态度纷纷转向,由原来的热切盼望变为谨慎观望,等待着更低价格的出现。
三是我国尿素企业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气头尿素企业,他们的生产成本很低。我国尿素产量70%左右是以煤为原料,30%左右是以天然气为原料,今年煤炭价格大幅上涨,造成煤头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涨,但天然气价格的涨幅却不大,气头尿素原本就有成本优势,今年就更有优势了。由于有气头尿素的存在,成本对尿素价格的支撑作用不如有些人想像的那么大。
四是国际尿素价格大幅下跌。近期国际尿素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下跌走势,前期国际尿素价格普遍在800美元以上,而现在700美元以上的已不多了,与前期价格高点相比,普遍下降了150美元以上,高的超过了200美元。虽然我国尿素出口之路已被堵死,国际尿素价格的高低对国内尿素影响不大,但心理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国际尿素价格的大幅下跌,会让更多人对尿素后市不看好。
业内人士认为,判断今年尿素价格的底部有两个重要特征,满足其中之一则基本上可认为是到了底部区域:
一是经销商特别是大经销商大量淡储。以前尿素淡储价格生产厂家占主导地位,而今年就大不一样了,生产厂家无法出口,只有国内销售一条路,经销商特别是一些大经销商就有很大的发言权。当经销商看到价格确实比较低时,就会大量淡储,这也就意味着价格底部区域已经来临。
二是停产减产的尿素生产企业明显增多。尿素生产是连续化生产,反复的开停车会给生产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企业除非万不得以、完全支撑不下去了才会停车,所以当比较多的企业出现了停产减产时,即意味着基本上达到了成本极限。这时,“上涨看需求,下跌看成本”的格言就会得到充分体现,成本将会对价格形成强烈的支撑。另外,停产减产企业的增多,意味着市场可供给量减少,市场供需矛盾将得到缓解。